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咨询电话:0519-86763586

  • 首页
  • 关于我们
    企业概况
    领导风采
    组织机构
    企业资信
    机械装备
  •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公司公告
    党建新闻
  • 精品工程
    国优工程
    扬子杯工程
    市优工程
    精品工程
    国际工程
    其他工程
  • 荣誉专利
    专利发明
    企业资信
    荣誉证书
  • 招聘信息
    全职岗位
  • 企业文化
    党建工作
    企业精神
    文明创建
  • 技术创新
    国家级QC成果
    省级QC成果
    国家级工程建设施工工法
    省级工程建设施工工法
    国家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 控股公司
    常州钢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常州常益建设工程构件有限公司
    常州市万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常扬建筑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公司公告
党建新闻

联系方式

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飞龙西路528号
电话:0519-86763586
手机:
E-mail:czyj_2003@163.com
网站:www.czyjs.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集团公司召开第十五次股东会暨四届二次职代会

3月15日,公司在本部基地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第十五次股东会暨四届二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芮永昇作《董事会工作报告》,公司总会计师严炎、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一鸣、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顾国忠、工会主席高国平分别作专题报告。公司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邹国源作重要讲话,并就进一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建设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指导组组长陆文炳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大会表彰并授奖了2013年度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设安、劳务、模架、机租分公司代表、四部、五部、九部项目部代表在会上作表态发言。33名股东、47名正式代表、52名列席代表、3名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

芮董在《董事会工作报告》中简单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一是紧盯市场导向,调整经营策略。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积极倡导争先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沉着应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与优质伙伴合作,争取延续项目。2013年共完成总产值28.25亿,其中土建23.2亿,钢构和常益公司分别完成产值4.08亿和0.89亿,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27109元/人,实现利税12680.57万元。二是狠抓基础管理,提升整体形象。公司坚持以合同管理为源头、以安全生产为保障、以绿色施工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加强动态跟踪和监控,全面履行合同。2013年公司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标准,并首创《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图集》,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形象。第四项目部获评国家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第十四项目部在千红药业项目中受到建设单位好评。2013年申报市金龙杯优质工程5只、扬子杯获得推荐项目3只;获省文明工地13个,市文明工地9个;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个,省级绿色施工工程4个,国家级绿色施工工程1个;发表国家级论文11篇,省级论文43篇;在21篇省市级工法中,有1篇入选国家级工法,实现了零的突破;上报QC成果19篇,获省级荣誉7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三是注重教育培训,关爱民生福祉。公司坚持内部自培和外部送培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务培训和法律讲座,规避项目管理上的各种风险。2013年在岗职工的收入提增10%以上,内退、精简下放、因工致残人员的工资标准相应提高。公司组织668名职工参加了体检,对长期服务于企业的2名股东和9名一般出资者给予了溢价回报。新增9名大中专生获批享受购建房补贴,全年发放各类津贴、奖励金、年休假补贴等共计143.99万元。2013年公司再次荣膺中国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和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喜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六连冠。

芮董在报告中提及项目部间发展的不平衡,员工意识教育缺乏深度,职能管理覆盖面还远远不够。进而告诉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完善过去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总承包管理水平。

芮董在报告中对2014年工作作了部署,围绕2014年经济指标,要求认真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经营开拓力度,聚焦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调整经营结构,实现转型发展。针对目前的经营状况,要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合理控制住宅项目数量,利用优势主攻重大项目,在工业厂房和战略配套上下功夫。钢构公司要反思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加强高管层的经营力量,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去突破发展瓶颈;常益公司要加快建筑工业化的步伐,在轨道交通和PC构件方面寻找商机。二是辐射周边市场,积聚优质客户资源。目前公司有50%的项目规模都在外地,对于同一个开发商的多个项目,要合理控制派出项目部的分布数量,不可盲目跟进,重点与“成长性、持续性、营利性”的优质客户进行合作,依托品牌优势,赢得客户信赖,争取更多的延续项目,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做好市场调查,实施差异化经营。充分的市场调查能够让企业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 差异化经营的前提是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各级的经营主管、标书的编制人员、产品的深化设计人员、技术的研发人员、项目的实施人员、车间的生产制造人员等等,必须通力合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经营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要用精细的核算与各项管理控制,从量、本、利多个方面降本增效,提高个性化竞争优势。    

二、以信息化为抓手,完善基础管理工作。一是以企业制度保证实施。信息化的全面推进要以制度为基础,既要有长远的规划,更要有在试点项目德安医院和朝阳中学上加以落实的措施,以点带面,保证在2014年5月份之前正式运行,缩短管理半径,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要从小处着眼,确保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业务管控能力。二是以创新思维再造流程。我们要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实际相融合,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过程控制,重点抓好合同、质量、安全、物资、现场、成本等主要环节,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流程的再造。三是以绩效考核强化意识。在绩效考核的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各职能部门要结合信息化要求,进一步修改、调整、补充、细化、完善部门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强化各级对信息化的认知意识,使考核工作更具说服力。

三、狠抓结算资金管理,着力提升运营质量。一是狠抓项目结算工作。结算是资金收取的重要保障,必须认真掌握承接项目的合同主体原则,严肃执行年度结算资金会议精神,提高对结算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把结算工作做实、做细。要吸取付学费的教训,重视施工过程中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加强内部沟通,迅速改变结算审核计划时间积压到某一时段的不良习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确保合同审计时间的可追溯性。二是强化资金集中管理。要坚持施工、经营、清欠并重的原则,办理好工程变更签证,财务部要设置专人收取、催要陈欠款,各级都要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效应,必要的时候,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资金回笼。三是增强工作责任制。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工程价款,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工程内容,而在BT模式下,要想尽早获得工程价款,更是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组织实施能力,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各级各部门都要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制定详细计划,抓重点,抓死角,恪守“奉献、效率、价值”的理念,尽心尽责完成各项任务。

四、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一是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化。各级要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性和主动性,在文明施工的基础上体现“四节一环保”,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图集》,并在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专项提升。二是坚持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必须要以转变项目管理机制、体制为根本,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精细为基本原则,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不断优化管理要素。项目经理是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和目标实现,要把质量、安全、技术、核算等要素纳入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抓好落实,提高施工现场长效管理水平。

五、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稳步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巩固创新成果,保持竞争优势。近几年来,公司在工法、专利、论文、QC成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优势,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虚心审视自身的不足。2014年技术团队需要认真和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切实做了多少工作?技术管理是否真正扎实?要深刻认识到技术工作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为经济服务,在工作中强化学习力、专注力和执行力,围绕做强做优的目标,真正将技术软实力转化成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质量创优,保障技术创新。从目前施工现场的情况来看,工程质量总体受控,但是项目精品意识不强,特别是装饰工程阶段,对施工规范、操作规程不熟悉、不运用。个别项目部的内外粉刷质量倒退、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差,造成返工浪费、工艺顺序倒置。大家要有危机感,特别是近几年中公司承接的住宅项目已经超过总量的50%以上,技术质量部门要防范、遏制、解决质量通病,现场要旁站、精细管理,重点加强施工工艺、施工程序、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学习研究,执行施工规程,统一工艺标准,用精良的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确保单位工程每个分部项一步到位、一次成优,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将“返工可耻、浪费犯罪”的思想铭记于心,最终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才强企战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升三个认识:一是以人为本。强化“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努力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效能显著的人才队伍。二是学以致用。根据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按照“科学预测、适当储备”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所需人才。2014年,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到边远农村地区招收、应聘、引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品质好、能吃苦的年轻人,通过劳务分公司基层锻炼一至两年,再进行二次学历的深造,形成输入到输出的培养机制,构建实用型、实战型的项目管理骨干队伍,增强企业发展后备力量。三是实务培训。挖掘内部培训师资力量,做好合同、技术、财务、核算等实务培训。近几年引进的大中专学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肤浅、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公司职能部门要综合评价员工的专业特长、业务能力、发展潜力,把培训课堂移到施工现场,针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知识盲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切实提升培训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人才梯队培养筑牢基础。

大会要求全体员工要不忘昨天的苦难与坚持,无愧今天的责任与担当,不辱明天的目标和梦想。要齐心协力,鼓足勇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全局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务实的行动,共创改革发展新篇章!

 

 


本文链接:http://www.czyjs.com/content/?312.html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3/21 15:54:42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集团公司在三八节特邀专家为女同胞讲座  下一条:公司《大跨度干煤棚网壳无支撑安装施工工法》获国家级工法

相关文章

  • 爱在重阳 感恩有你
  • 四进四送 省司法厅、市司法局领导走进常州一建进行调研活动
  • 开展夏季安康“三送”,聚力夺取“双胜利”
  • 集团公司召开2020年管理工作 暨六届二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
  • 市领导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 省住建厅对我公司2019年度省级绿色智慧示范工地奖补资金项目进行验收
首页|关于我们|新闻中心|精品工程|荣誉专利|招聘信息|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控股公司|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飞龙西路528号

苏ICP备05001163号